送心意

答疑陈园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

2019-05-17 09:08

就是有1000元是拖欠员工的,是么?还没发给员工。

解@&姐 追问

2019-05-17 09:11

不是的,因为做汇算清缴时,去年年中时有交了税,然后到了最后一季度是亏损的变成多交税了,税务局不让退税,所以只能调费用,调成有利润

答疑陈园老师 解答

2019-05-17 09:19

哦哦。这样啊。那你就反结账,把18年的账目修改一下。调整成有利润就好了(不一定非得调整工资,因为工资有迹可循,可以调整别的费用)。把财务报表作废重新申报。

解@&姐 追问

2019-05-17 09:23

可是我利润表就如下面这些,只发生了一个工资的销售费用呀,这要怎么办

答疑陈园老师 解答

2019-05-17 09:26

哦。你这种情况是只能调整成本或者费用。而且金额都不大。

解@&姐 追问

2019-05-17 09:28

是的,我们是小规模的,费用又都是工资,这主营业务成本是都没有发票只是用估算的,那你说现在调哪个比较好

答疑陈园老师 解答

2019-05-17 09:29

这种情况,调成本吧。因为工资可以查工资表或者银行打款记录。

解@&姐 追问

2019-05-17 09:36

如果调成本的话,这张调整表是调在哪个位置呀,还有如果调成本,那是不是得调刚好抵多交的那些税,还是要多调一些在补交一些比较好呀

答疑陈园老师 解答

2019-05-17 09:39

把18年的财务报表作废重新申报。然后在重新填写清算表。
调到刚好多交的税,不需要再补了,只要不是退税就行。

解@&姐 追问

2019-05-17 09:49

那就是把多交的刚好调没有,那这张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不是得调吗?还是直接在这个主表里把营业成本调为正确的就行呀

解@&姐 追问

2019-05-17 09:56

这两个表都要重新把正确的调上去,还是只调企业所得税年报,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不用调

答疑陈园老师 解答

2019-05-17 09:57

那种不要调。主表变动。
主表的变动,是你财务报表的变动。把财务报表重新填报,这张主表就会跟着变了。

解@&姐 追问

2019-05-17 10:04

就是说,我把小企业会计准则里的财务报表里的营业成本调为正确的,然后企业所得税年报里的主表也写为正确的数据就好是吧。只要改变这两个表就行,那去年第四季度申报即使有错也不用管他了是吧

答疑陈园老师 解答

2019-05-17 10:06

是的。那些季度申报都是属于预报预缴。所得税的计算以清算为准。

解@&姐 追问

2019-05-17 10:13

那现在的分录应该怎么写

答疑陈园老师 解答

2019-05-17 10:19

把18年的帐反结账。把成本分录调整。再重新结账。

解@&姐 追问

2019-05-17 10:28

哦,是直接去反结账呀,这样一反不是19年1月-4月的都得反了,是不是可以直接做在这个月了,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呀

答疑陈园老师 解答

2019-05-17 10:39

反结账不麻烦啊。你的年度财务报表变动了,最好还是反结账一下。现在都是软件记账很方便的。

解@&姐 追问

2019-05-17 10:45

那因为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也已经申报了,那金额也会不一样呀,需要去处理吗,还是说在申报第二季度财务报表时按正确的申报就行,按你这个方法就不用涉及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了是吧

答疑陈园老师 解答

2019-05-17 10:50

是的,按我说的就不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了。
申报第二季度财务报表时年初余额按调整过后的申报就行。

解@&姐 追问

2019-05-17 11:00

你这个方法是比较简单,那如果不是调为0,而是要求要有5%的利润的话,是不是也可以直接调这两个表就行,还是就要用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了,涉及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答疑陈园老师 解答

2019-05-17 11:05

如果是调整成本,就是用这个方法。费用的话,不是工资而且其他的发票记账的也可以这样。
清算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一般是因为有调增而增加的税费。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就是有1000元是拖欠员工的,是么?还没发给员工。
2019-05-17 09:08:54
账载金额是指记账时实际记录的金额,税收金额是指按税法规定可以记入的金额。例:职工福利费支出,账上开支了4576元,因此账载金额记4576元。按税法规定,职工福利费税前列支不得超过工资支出的14%,本年工资为940748,乘以14%等于131704元,这就是税收金额。因此如果这项开支超过了131704元,税收金额就一定要填131704元,没超就填账载金额也可以。像工资薪金支出这类在税收上没有特别规定的,税收金额就填账载金额的数字就可以。这份表的设计是,如果账载金额大于税收金额,说明多出的部份按税法规定是不能在税前列支的,要扣除后再计算所得税。
2020-05-13 15:49:48
工资栏:帐载金额,就是工资计提时的金额。实际金额是实际发放的金额。税收金额等于实际发放金额。
2018-04-16 14:35:40
账载金额就是计提的应发工资数据,实际发生额就是实际发放的应发工资,税收金额就是个税申报表里面的应发工资数据
2018-05-28 13:52:04
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一、工资薪金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照第1列和第2列分析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2.第2行“股权激励”:适用于执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26号)的纳税人填报,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职工股权激励计划,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填报纳税人根据本年实际行权时股权的公允价格与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和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行权时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2列金额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3.第3行“二、职工福利费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的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职工福利费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4.第4行“三、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填报第5行金额或者第5 6行金额。   5.第5行“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适用于按照税收规定职工教育经费按比例税前扣除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年度发生的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金额,不包括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发生额,不包括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4列“以前年度累计结转扣除额”:填报纳税人以前年度累计结转准予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余额。   (5)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不包括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2 4列的孰小值填报。   (6)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7)第7列“累计结转以后年度扣除额”:填报第2 4-5列金额。   6.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适用于按照税收规定职工培训费用允许全额税前扣除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年度发生的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职工教育经费本年实际发生额中可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100%)。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2列金额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7.第7行“四、工会经费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度拨缴工会经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工会经费支出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工会经费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8.第8行“五、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填报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按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计算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第1列及第2列孰小值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9.第9行“六、住房公积金”:填报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住房公积金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住房公积金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住房公积金金额,按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计算的住房公积金金额、第1列及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10.第10行“七、补充养老保险”:填报纳税人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补充养老保险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补充养老保险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补充养老保险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11.第11行“八、补充医疗保险”:填报纳税人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医疗保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补充医疗保险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补充医疗保险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补充医疗保险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12.第12行“九、其他”:填报其他职工薪酬的金额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   13.第13行“合计”:填报第1 3 4 7 8 9 10 11 12行金额。   二、表内、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第4行=第5行或第5 6行。   2.第13行=第1 3 4 7 8 9 10 11 12行。   3.第6列=第1-5列。   4.第7列=第2 4-5列。   (二)表间关系   1.第13行第1列=表A105000第14行第1列。   2.第13行第5列=表A105000第14行第2列。   3.若第13行第6列≥0,第13行第6列=表A105000第14行第3列;若第13行第6列<0,第13行第6列的绝对值=表A105000第14行第4列。
2019-04-26 09:59:08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