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邹老师

职称注册税务师+中级会计师

2019-05-06 11:47

你好,这个就是外出经营税局对预交税款的管理(需要预征个人所得税 )形成的

风声 追问

2019-05-06 11:51

依据什么来计征的?

邹老师 解答

2019-05-06 11:55

你好,是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还是生产经营个人所得税?

建筑工程公司需要预交到增值税印花税,其中预交个人所得税是怎么形成的?
知识扩展: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英国是开征个人所得税最早的国家,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到了1874年才成为英国一个固定的税种。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你好,这个就是外出经营税局对预交税款的管理(需要预征个人所得税 )形成的
2019-05-06 11:47:27
你好,工程合同,不是劳务是吗。
2020-01-06 14:53:43
你好,这个就是外出经营税局对预交税款的管理(需要预征个人所得税 )形成的
2019-05-06 11:47:30
你好请把题目完整发一下
2021-11-23 17:53:04
税务总局相关公告特别指出,实践中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形,将产生或者可能产生退税,提醒纳税人关注,可通过办理汇算取得退税。以下为七种典型情形:1.2019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税的。如,某纳税人1月领取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假设没有专项附加扣除,因此要预缴个税90元;其他月份每月工资4000元,无须预缴个税。   税务总局相关公告特别指出,实践中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形,将产生或者可能产生退税,提醒纳税人关注,可通过办理汇算取得退税。以下为七种典型情形:   1.2019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税的。   如,某纳税人1月领取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假设没有专项附加扣除,因此要预缴个税90元;其他月份每月工资4000元,无须预缴个税。全年看,因纳税人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而无须缴税,因此预缴的90元税款可以申请退还。   2.2019年度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扣除的。   如,某纳税人每月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按规定可以每月享受2000元(全年24000元)的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但因其在预缴环节未填报,使得计算个税时未减除子女教育附加扣除,全年预缴个税1080元。其在年度汇算时填报了相关信息后可补充扣除24000元,扣除后全年应纳个税360元,按规定其可以申请退税720元。   3。因年中就业、退职或者部分月份没有收入等原因,减除费用6万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企业(职业)年金以及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扣除不充分的。   如,某纳税人于2019年8月底退休,退休前每月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退休后领取基本养老金。假设没有专项附加扣除,1-8月预缴个税720元;后4个月基本养老金按规定免征个税。全年看,该纳税人仅扣除了4万元减除费用(8×5000元/月),未充分扣除6万元减除费用。年度汇算足额扣除后,该纳税人无需缴税,因此可申请退税720元。   4。纳税人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预缴率高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   如,某纳税人每月固定一处取得劳务报酬1万元,适用20%预扣率后每月预缴个税1600元,全年为19200元;全年算账,全年劳务报酬12万元,减除6万元费用(不考虑其他扣除)后,适用10%的综合所得税率,全年应纳税款3480元。因此,可申请15720元退税。   5。没有任职受雇单位,仅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要通过年度汇算办理各种税前扣除的。   6。预缴税款时,未享受或者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如残疾人减征个人所得税优惠等。   7。有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捐赠支出,但预缴税款时未办理扣除的
2020-03-11 22:21:50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 想请问一下茶叶公司出口退税的流程

     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稍等

  • 老师 我们客户发的对账函 金额和我们账上不一样

    您好,可以的,这个不影响的,他们也是怕税务局查账

  • A公司收到一张发票,发票上开的公司也是A公司,但是A

    您好你是指A公司自已帮自已开票吗?然后要B公司付款

  • 请问个税系统更改了2024年的数据,今年申报残保金

    按更改后个税系统的数据申报

  • 为什么要去减去而不是加上150*40%

    核心是成本法转权益法时,对原持有股权(80%)在处置前的投资收益调整规则: 甲公司 2×19 年分配现金股利 150 万元(成本法下长江公司已按 80% 确认投资收益),但该股利是甲公司当年净利润(620 万元)的分配,需先判断是否属于 “投资后实现净利润的分配”—— 甲公司 2×19 年 7-12 月(长江公司投资后)净利润 = 620÷2=310 万元,分配的 150 万元≤310 万元,属于投资后净利润分配,成本法下确认的投资收益无需冲回,但转权益法时,需按剩余股权比例(40%)追溯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 原成本法下,长江公司确认应收股利 = 150×80%=120 万元,对应 “投资收益”;转权益法时,剩余 40% 股权对应的股利 = 150×40%=60 万元,需从 “长期股权投资 —— 损益调整” 中扣除(因为股利分配会减少被投资方净资产,权益法下需按持股比例调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而非加上。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