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董孝彬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

2025-07-13 09:06

 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稍等

董孝彬老师 解答

2025-07-13 09:08

您好,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 90 :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因公允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该差异乘以所得税税率 25% 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 90 万元,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科目确认此负债 。
对于盈余公积 41.25、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371.25 :成本转公允属会计政策变更,用追溯调整法。模式转换产生的税后累积影响数(假设为 412.5 万元 ),按 10% 计提盈余公积 41.25 万元(412.5*10% ),剩余 371.25 万元(412.5*90% )调整未分配利润,借记这两个科目完成留存收益调整 。

Glasslands 追问

2025-07-13 09:09

稍等还要追问吗?还是直接回答?

董孝彬老师 解答

2025-07-13 09:13

朋友您好,您太好了,同一个问题咱追问就行哦,新问题嘛重新提

Glasslands 追问

2025-07-13 17:03

因公允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怎么计算的具体是多少?
对于盈余公积 41.25、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371.25 :成本转公允属会计政策变更,用追溯调整法。模式转换产生的税后累积影响数(假设为 412.5 万元 )为什么要假设为 412.5 万元而不是别的金额?

Glasslands 追问

2025-07-13 17:08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2 7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66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190   

       贷:投资性房地产                    3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90×25%)47.5     

              递延所得税负债90     

              盈余公积41.2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71.25(2分)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190 也是投资性房地产的备抵科目,为什么3000-660=2340不考虑190

董孝彬老师 解答

2025-07-13 17:24

 您好,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换日公允2700万 - 计税基础2340万(税法仅认折旧,不认减值)= 360万,递延所得税负债90万。
税后累积影响数412.5万:模式转换+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冲回的税后影响,计算为(账面差异550万 - 所得税总影响137.5万)= 412.5万(分录中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合计数)。
计税基础不含减值:税法仅认可历史成本和折旧,减值准备(190万)在成本模式下计提但税法不认,故计税基础=原值-累计折旧=3000-660=2340万。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同学你好!分开写的话  是这样的哦
2021-09-05 21:09:40
您好,不需要加递延所得税资产 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分配股利
2019-12-30 10:32:41
这就是在调整上年的所得税费用,今年调整去年的,所有损益类科目都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代替,由于所得税费用变少,那你的利润就该变多,所以第二个和第三个分录应该是做反了
2019-03-07 15:45:53
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请稍等
2021-08-27 10:34:00
这个就是常说的税会差异,税务的处理参考两个规定: 1、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免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持有期间收益计入投资收益,此部分免税,纳税调减。 2、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不得在税前扣除;在转让或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成本准予扣除。也就是说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在处置时,会计上不计入损益,但税法上需要纳税调增缴纳所得税。
2020-08-06 16:03:36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