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分录是怎样的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分录包括两个记录:“购买资产”和“代价”两个分录。首先,第一个分录“购买资产”用于记录所购买的资产的价值,这个资产价值由有关会计人员确定,这个价值对应于收入科目账户。其次,第二个分录“代价”用于记录本次购买资产所支付的价格,这个代价的值也来自有关的会计人员,它与资产账户有关。
最后,这两个分录都要求记录完整的细节,方便审计。在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除了上述两个分录,还需要记录另一种财务报告,即财务信息报告,用于记录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的财务信息,比如购买资产的价值和支付的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拓展知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分为商品交换和投资交换两种。商品交换指的是两家企业在无货币交易的情况下,以双方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交换价格。投资交换则是指两家企业之间没有货币交易,而是以股权、债务等投资品作为交换价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有什么区别
答: 货币性资产交易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本质上同属于交换但是他们在交易的客体 、交易计量的可靠性方面存在重大区别。 交易分货币性交易与非货币性交易,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最终的会计科目对应的余额是一样的,但为了贴切的反映交易的运作情况,根据重要性原则,以支付补价的25%为分割线(应该是根据经验人为规定25%),划分成货币性交易与非货币性交易。 支付补价的大于25%,在会计上视为销售,低于25%在会计上视为物的交换 销售与物的交换其形式不同,所以在会计处理上不同 货币性交易主要用来反映资金流情况, 非货币性交易主要用来反映物流情况。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
答: 一、 新准则下会计处理的会计计量的确认 新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确认损益。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且不确认损益。 二、 以公允价值计量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公允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2B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公允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2B补价%2B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2B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三、 以账面价值计量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账面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2B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账面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双方不确认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2B支付的补价%2B相关税费;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计算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2B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我是一名会计,想问一下考个网络学历有用吗?
答: 众所周知会计人如果要往上发展,是要不断考证的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货币性资产大于25%会计分录
答: 不太明白题目的意思?
- 免费提问
- 极速解答
- 紧急催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