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益性捐赠

公益性捐赠是公益、救济性捐赠(以下简称公益性捐赠),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明确定义:《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所称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补充:如何理解公益性团体?
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1] 第五十二条进一步明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所称“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
(一)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
(二)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
(三)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法人所有;
(四)收益和营运结余主要用于符合该法人设立目的的事业;
(五)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不归属任何个人或者营利组织;
(六)不经营与其设立目的无关的业务;
(七)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八)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社会团体财产的分配;
(九)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等登记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三条 则明确规定了该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
(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公益性捐赠和非公益性捐赠区别是什么
答: 你好, 公益性捐赠是指公益、救济性捐赠(以下简称公益性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公益性捐赠之外的就是非公益性捐赠了
关于“个体工商户的公益性捐赠,不超过其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那计算的时候,怎样知道这捐赠是否符合要求可作为“其他支出”扣除呢(被减项)?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费用-成本-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要通过收入减去符合要求的被减项才能计算出啊!
答: 公益性捐赠要符合一定条件,如通过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或非盈利组织,不是直接捐赠,受赠人在可扣除名单中
我是一名会计,想问一下考个网络学历有用吗?
答: 众所周知会计人如果要往上发展,是要不断考证的
公益性捐赠和非公益性捐赠都通过什么科目核算?
答: 你好,都是通过营业外支出核算 只是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扣除不同
- 免费提问
- 极速解答
- 紧急催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