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币业务的核算方式主要有哪些

在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的前提下,外币业务核算的方法有两种:
1) 外汇统账制,是以本国货币为记账本位币的记账方法,即所有外币业务都要用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
2) 外汇分账制,是以原币直接记账,即发生外汇业务时,只用原币记账,不必折算为人民币;当涉及到两种货币的交易业务时,则用“汇兑损益”账户进行核算,分别与原币有关账户进行兑转;各种外币资产、负债及兑换,均按各种币种分别设置账户进行记录反映。采用这种方法核算,月末均需按市场当时外汇牌价折算成本位币编制会计报表。

业务往来存在外币,请问哪些科目需要核算外币?
答: 你好,往来科目需要核算,还有银行存款账户
邹老师您好,我公司现涉及外币核算,具体怎样进行外币业务核算呢?一般按照何时哪里的汇率?什么科目要设置外币核算?期末调汇怎样处理?还有哪些要做的?请教您,谢谢
答: 一、外汇业务的核算原则 1.外币账户采用双币记账 即在反映外币业务时,在将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的同时,还要在账簿上用业务发生的成交货币(原币)入账,以真实全面地反映一笔外汇业务的实际情况。 2.外币核算采用折算入账 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除另有规定外,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应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也可以采用发生期期初的汇率折合。 3.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 企业因向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或购入外汇时,按银行买入价卖出价进行交易与市场的汇价产生的汇率差额,作为外币兑换损益计入扩兑损益。 4.外币账户月末余额的账务处理 企业各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要以期末市场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金额,以如实反映该外币按月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后的实际期末余额,并将折算的期末余额与原记账本位币余额的差额按规定记入该账户和汇兑损益账户。 5.外币分账制的账务处理 对于经营多种货币信贷或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也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采用分账制。即企业对外币业务的日常核算时按照外币原币进行记账,分别对不同的外币币种核算其所实现的损益,编制各种货币币种的出纳报表,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一次性地将各外币会计报表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据以编制企业的汇总会计报表。 二、外币账户的设置 外币账户应根据实际发生外币业务的科目设置,它包括外币货币资金、外币债权和外币债务三大类。外币业务主要包括日常外币业务和月末外币账户汇率调整两类。发生外币业务时,一般应按当日或月初市场汇率(现汇中间价)将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具体如下: 1.账务处理的两种方法 (1)分账制。日常核算以外币原币记账,分别币种核算损益和编制会计报表,在资产负债表日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会计报表。只有银行等少数金融企业采用。 (2)统账制:在发生外币业务时,即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大多数企业采用。 2.需设置的外币账户主要有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以及用外币结算的债权债务(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 3.发生外币业务将外币金额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时,可采用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也可采用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一旦选择后,前后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期末,各外币账户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将外币账户期末余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的金额与相对应的记账本位币账户的期末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汇兑损益。 三、主要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1.外币兑换业务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发生时的交易汇率) 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2.外币购销业务 借:资产类科目 贷:应付账款(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借:应收账款(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3.外币借款业务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市场汇率) 贷:短期借款等(发生时市场汇率) 4.接受外币资本投资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市场汇率) 借或贷:资本公积(差额) 贷:实收资本(合同约定汇率) 注:若公司没有约定汇率,应按发生时市场汇率折算。
一名会计如何让领导给你主动加薪?
答: 都说财务会计越老越吃香,实际上是这样吗?其实不管年龄工龄如何
外币核算政策我怎么知道呢,是每家企业都不一样,还是有固定的几种方式
答: 你好,不同企业采取的可能不同,但是也可能是相同的
- 免费提问
- 极速解答
- 紧急催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