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这样做对不对 购入借原材料 贷库存现金 转账凭证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 原材料 收款时借库存现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 但是我拿到收入单子 也不清楚成本是多少
1/518
2016-06-29
老师,公司研发领用的原材料,没有做成成品,那么那一部分原材料不能做为主营业务成本吧,那么账务处理怎么做
2/2325
2020-08-04
一般纳税人企业,本月是第一个月发生了收入,但是尚未有原材料成本结转,请问我应该放那个科目可以先不用结转成本
1/1001
2019-07-25
公司领用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一批,计划成本为4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为啥要把材料成本差异放在贷方呢?
1/368
2023-07-03
什么情况下事务所的会调我们的材料成本差异?
1/461
2020-03-30
问题:选项中B中:材料成本差异借方发生额8000元怎么算的
3/1455
2020-05-06
分析存货周转率3月预算和3月实际数据差异分析产成品生产成本数据占存货周转率影响次数,是下降还是上升(多少次)3.分析原材料和半成品数据占存货周转率影响次数是下降还是上升多少次。老师帮我看下这个,谢谢
34/654
2022-04-08
研发的原材料,转到废品,再重新生产(回收利用),到库存商品里,这里面的会计分录要怎么写?之前是 借 : 库存现金 贷: 其他业务收入 - 销售材料 贷: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 借 : 其他业务成本 - 销售材料的成本 贷: 原材料 - 粉末配料 借 : 原材料 - 粉末配料 贷: 其他业务成本 - 销售材料的成本 这样做对不对,最后两个借贷又冲平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5/2771
2018-09-12
甲一般纳税人,原材料实际成本计价,2019年1月发生下列业务:(1)5日银行存款购原材料,票价款500000元,增65000元,料未达。(2)银行存款购免税农产品,购买价100000元,料入库。(3)5日购料入库,货运发票运费20000元,增税1200元,款已付。(4)收乙投入材料800000元;税率13%,材料已入库。(5)以A产品投资(有重大影响),协议及计税价2000000元;成本1600000元。双方协议按成本作价。(6)销售A产品3000000元,增税390000元,货款已收到。(7)工程领B产品价款600000元,成本500000元。(8)捐赠产品计税价格100000元,成本80000元,13%税率。(9)将外购材料用于工程(动产),成本40000元,进税5200元。(10)进口原材料完税价格500000元,关税100000元,入库,款付。(11)A产品盘亏15000元,原因待查。计算其所耗料进税1300元。(12)交纳本月增税200000(13)计算并结转本月应交未交增值税。
1/621
2022-10-08
如何计算出的材料成本?
1/512
2017-06-12
例4—7这道题吗?结转发出材料应付担材料成本差异的分录是不对吗
1/116
2021-07-29
我们是做空调安装的,有的材料成本都是跨月领用的,那我做报表需要把成本调回当月吗?
2/406
2019-12-01
智能问:材料成本差异,我做一次,错一次老师能搜到分录吗
1/146
2023-05-10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 就是指 超支差,贷方余额就是指节约差吗?
1/460
2022-07-10
老师。那个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发出材料应分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我能算出来,但是后边那三个我就怎么着都不理解了。 我知道第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可以等于计划成本减去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我知道这么简,但是我想直接成就是用成用计划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乘以一加材料成本差异率我就乘不出来了,我就不知道咋乘了。
1/811
2021-02-05
材料成本差异,有什么方法能区分出来,借贷表示节约差或超支差
2/556
2021-04-07
老师为什么只减去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成本,其它的部门的成本不减呢
1/1217
2019-04-28
这个跟材料成本差异有啥关系啊
1/12
2024-04-23
1.练习轮胎费用核算。某运输公司对营运车辆的轮胎采用行驶里程摊提法,其他部门的车用轮胎按实际领用数计入成本。本月发生以下有关轮胎的经济业务。 (1)每个货车轮胎的计划成本为5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1%。本月货车队领用轮胎5个。 (2)公司行政管理部门领用轿车轮胎2个,每个400元。 (3)货车队领用内胎合计金额400元,胎垫合计金额50元。 (4)本月货车轮胎的摊提额为9元/(千胎·千米)。本月公司营运车辆实际行驶里程1 800 000千米,每车装胎6个。 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1/1453
2022-04-07
分别采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计价法,计算十月甲公司发出A材料成本及月末结存A材料成本
3/1566
20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