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税务师
CMA
初级管理会计
中级管理会计
实操
直播
近期直播
|
直播回放
课程
热门
|
免费
|
就业
特训营
行业
|
岗位
|
管理
实训系统
快账实操
|
报税
|
出纳
|
会计
岗位
名师
问答
圈子
校区
校区新闻
加盟咨询
升学历
金蝶/快账
购买财务软件
初级云会计证书
中级云会计证书
更多
证书
资讯
工具
会计网校
专业问答
会计工作模版
会计百科
财会知识库
学习中心
登录
注册
课程(0)
专题(0)
实操(0)
问答(10000)
资讯(0)
下载(0)
问答排序
默认
最新
最热
单选题36/181 36、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12月购进一批生产免税产品和应税产品的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6万元。当月免税产品的销售额为100万元,应税产品的不含税销售额为200万元。已知增值税税率为16%,则甲企业当月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 )万元。 A 4.47 B 7.3 C 10.7 D 15.8 我的答案: D 纠错 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C (1)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纳税人,兼营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销售额+免征增值税项目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则甲企业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16×100÷(100+200)=5.3(万元);(2)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16-5.3=10.7(万元)。 有疑惑?去提问 ※截图题目有利于老师快速准确为你解答~ 考考朋友 笔记添加 港湾 2019-02-23 15:27:34 (1)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纳税人,兼营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1/36417
2019-02-23
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进项税不得抵扣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有什么区别,有销项,进项不是可以抵扣的吗?
1/2439
2017-08-22
政府补助是不是免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有文件的
4/1705
2018-12-20
老师,留抵税和减免税额,我报11税时抵扣掉了,这账该怎么做分录,让它余额为0啊
1/312
2021-12-23
季度销售额不满9万,免征增值税, 在报企业所得税时 可不可以记到 不征税收入里面
1/1068
2018-10-16
在免抵退申报汇总表录入时的“退税汇总计算”小窗口手工填写三个数据,分别为:①纳税表出口销售累加;②纳税表不得抵扣累加;③期末留抵税额。相应的填写说明如下: 1.纳税表出口销售累加:为大于上次已申报汇总表所属期且小于等于当前所属期的增值税申报表免抵退销售额累加之和; 2.纳税表不得抵扣累加:为大于上次已申报汇总表所属期且小于等于当前所属期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不得抵扣税额累加之和; 3.期末留抵税额:为当前申报所属期增值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额。
1/2831
2020-01-08
老师 关于免征和不征税 能不能给讲讲
1/100
2021-05-12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是6.8×100/100+50是吗那不应该是:现在算出来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了,不是应该用:销项税额➖(总的进销6.8➖不得抵扣的进项)吗
1/747
2019-01-31
个人所得税免征、减征、暂免征税汇总
1/382
2023-02-20
您好,老师,采购原材料生产免税产品和应税产品取得的专票可以先勾选认证抵扣,再按免税产品部分销售额做进项税额转出吗?
1/433
2021-12-30
老师,疫情期间免征增值税,进项税发票不能抵扣,取得进项发票时进项发票该怎么做? 做账该如何处理
2/1934
2021-07-21
老师好,怎么理解当期免抵退税额 和当期免抵税额?谢谢
3/576
2023-07-28
老师本期应纳税减征额,要手动填写吗?应纳税减征额是不是和下一栏 本期免税额一样的
12/1284
2020-04-11
建筑企业简易征收的项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抵扣,能不能全额进入成本
1/887
2019-01-07
你好!想咨询一下。旅行社是差额征税,购买不动产取得专用发票,进项税能不能抵扣的啊?
1/632
2022-09-16
外籍个人以现金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和伙食补贴,这个免不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1/6891
2019-04-09
印花税1元整,扣款扣不了,免征吗?
2/4201
2020-03-19
对啊,如果需要交增值税是1000元,抵扣的时候连同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200元需要一起认证,那样销项税就少了,交的增值税也少了,我再做进项税额转出200元,那样需要交增值税又是1000了,是这个意思吗?如果不认证,直接转出,会让缴纳转出的进项税对不
1/810
2017-09-16
疫情期间餐饮业免征增值税,那进行税可以抵扣吗?
1/2902
2020-02-15
我提问: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 1、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这里面的各项扣除金额指的是哪些
3/2018
2016-05-09
首页
上一页
1 ...
33
34
35
36
37
... 500
下一页
尾页
客服
反馈
APP
APP下载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顶部
添加到桌面
×
拖动下方图标至桌面,学习听课更方便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直接观看,请点击下载播放。
操作视频(如无法全屏观看,请点击这里观看)
意见反馈
×
请登录后提交意见反馈,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