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易 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税务师,审计师

2024-04-01 12:01

同学您好!   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和科目余额表中的“应收账款”余额不一样,主要是因为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项目金额是经过重分类和考虑坏账准备后填列的,而科目余额表反映的是“应收账款”总分类账的金额,未考虑这些调整因素。

犹豫的星星 追问

2024-04-01 12:02

这个会有影响吗?

易 老师 解答

2024-04-01 12:04

同学您好,   这种差异是正常的会计处理结果,不会对企业实际经营产生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更侧重于整体和准确性;而科目余额表则记录日常账务的变动,更侧重于详细和实时性

犹豫的星星 追问

2024-04-01 12:05

为什么我的资产负债表会比科目余额表的余额多啊

犹豫的星星 追问

2024-04-01 12:06

是不是应收账款贷方的余额也算到里面去了

易 老师 解答

2024-04-01 12:07

资产负债表余额多于科目余额表的原因可能包括:往来类报表项目的处理差异,如应收账款的贷方余额可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为预收账款,导致两者余额不一致;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的处理方式差异;以及本年利润转至未分配利润后,科目余额表与资产负债表的体现方式不同。

犹豫的星星 追问

2024-04-01 12:13

=就是我应收账款贷方有一部分余额也算到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的余额了,然后他又单独体现在预收账款的余额中,现在我预收的金额分别体现在两个科目余额中,这样还=会有影响吗

易 老师 解答

2024-04-01 12:19

应收账款贷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时计入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确实会导致预收金额在两个科目中体现。这种情况下,虽然可能会使报表看起来稍显复杂,但只要确保每个科目的余额都正确无误,并且报表附注中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说明,通常不会对财务信息的理解产生实质影响。

犹豫的星星 追问

2024-04-01 12:21

那就是资产负债表这两个科目的余额跟科目余额表余额对得上就没事,是吧

易 老师 解答

2024-04-01 12:27

同学您好,学员您好,是的,对的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您好 应收账款借方余额%2B预收账款借方余额
2021-03-22 14:41:25
学员朋友您好,这个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借)+预收账款(借)-坏账准备(贷)。
2023-12-15 09:26:35
此问题已经给予回复
2015-12-09 10:57:01
一般看应收账款明细账 可能是有的明细账出现贷方余额造成的不一致
2015-12-09 10:56:02
会计报表中应收账款项目 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末借方余额合计 科目余额表中的应收账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原因是:1、在应收账款帐户中,如果期末(即资产负债表日)余额在借方,即借方余额,说明余额是一种资产;如果余额在贷方,即贷方余额,说明企业收回应收的账款过多,多余部分可以看做是一种预收款,为一种负债。 所以,期末,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末借力余额+预收账款期末借方余额。 如果应收账款明细科目出现贷方余额,体现在预收账款中
2019-11-14 09:05:23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 下列各项对于基本每股收益具有稀释作用的是(  )

    D 按照市价发行普通股,导致企业经济资源流入与普通股股数同比例增加,既没有稀释作用也没有反稀释作用,选项A错误;亏损企业认股权证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市场价格,具有反稀释性,选项B错误;可转换公司债券增量股每股收益大于基本每股收益,具有反稀释性,选项C错误。

  • 老师您好,我们买了一块地,建酒店,工程造价是1600万,

    你好,那对方给你发票怎么开?

  • 下列关于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管理的表述中,不正确

    A,B,D选项A:纳税人使用的土地不属于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管辖的,由纳税人分别向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管辖范围内,纳税人跨地区使用的土地,其纳税地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确定。选项B:纳税人因土地的权利发生变化而依法终止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的,其应纳税款的计算应截止到土地权利发生变化的当月末。选项D:城镇土地使用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期缴纳的征收方法,具体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 总包代付农民工工资,我们公司又叫农民工开发票,这

    您好,开发票过来的,借:劳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

  • 根据合伙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合伙

    D合伙企业解散事由:(1)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2)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3)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4)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30天;(5)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6)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因。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