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1、分析案例中的负债在确认期间每年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从中分析得出每年增加的暂时性差异。 2、假设每年会计利润总额均为1000万元,那么每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多少? 【案例】某企业于2019年12月份,收到预售商品房款2000万元,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将其作为预收账款核算。而税法规定,该预收账款应计入取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额(即取得当年就要作为应税收计税,未来期间再将该收入给予抵扣)。 2020年1月份,对预售商品开具销售发票,确认收入。
多情的发卡
于2021-04-20 18:04 发布 500次浏览
- 送心意
黑眼圈老师
职称: 注册会计师,税务师,中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师
2021-04-21 10:48
2019年:
预收账款账面价值=2000万元
计税基础=2000-2000=0万元
暂时性差异=200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0*25%=500万
应纳税所得额=1000+2000=3000万元
2020年:
预收账款账面价值=0
计税基础=0
转回暂时性差异2000万,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500万
应纳税所得额=1000-2000=-1000万元
相关问题讨论

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是应纳税所得税额/销售收入
2022-09-08 16:59:52

不是,核定征收的按收入*核定率来交
如果觉得核定不合适,你可以申请查帐征收
查帐征收必须有成本费用的发票
2019-08-01 09:50:47

2019年:
预收账款账面价值=2000万元
计税基础=2000-2000=0万元
暂时性差异=200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0*25%=500万
应纳税所得额=1000%2B2000=3000万元
2020年:
预收账款账面价值=0
计税基础=0
转回暂时性差异2000万,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500万
应纳税所得额=1000-2000=-1000万元
2021-04-21 10:48:59

你好,是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2017-04-20 22:00:02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 + 不允许税前列支(纳税调增)金额 - 当年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金额 - 税法规定免税所得。
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并且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
2019-03-06 07:54:20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获取全部相关问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