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李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

2016-05-24 15:20

也就是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累计数对吧

“琴妹儿" 追问

2016-05-24 15:25

福利费在管理费用科目列支,填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还是A105050职工薪酬纳税调整呢

李老师 解答

2016-05-24 15:13

包括个人承担部分的工资

李老师 解答

2016-05-24 15:23

不是 是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借方本年发生额

李老师 解答

2016-05-24 15:40

职工薪酬纳税调整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取决于税法允许扣除的和会计上实际扣除相比较,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就是调增
2019-10-22 11:26:59
是的,按图片一的合计数填列
2018-08-06 17:22:04
您好,需要填报的。
2017-05-21 16:22:21
是的,是这样填列的
2020-04-21 10:23:13
您好 A105050 《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纳税人根据税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5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我国居民企业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8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商务部 科技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5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4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1号)等相关规定,以及国家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填报纳税人职工薪酬会计处理、税收规定,以及纳税调整情况。纳税人只要发生相关支出,不论是否纳税调整,均需填报。 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一、工资薪金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照第1列和第2列分析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2.第2行“股权激励”:适用于执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26号)的纳税人填报,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职工股权激励计划,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填报纳税人根据本年实际行权时股权的公允价格与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和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行权时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2列金额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3.第3行“二、职工福利费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的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职工福利费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4.第4行“三、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填报第5行金额或者第5+6行金额。 5.第5行“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适用于按照税收规定职工教育经费按比例税前扣除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年度发生的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金额,不包括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发生额,不包括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4列“以前年度累计结转扣除额”:填报纳税人以前年度累计结转准予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余额。 (5)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不包括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2+4列的孰小值填报。 (6)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7)第7列“累计结转以后年度扣除额”:填报第2+4-5列金额。 6.第6行“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适用于按照税收规定职工培训费用允许全额税前扣除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年度发生的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职工教育经费本年实际发生额中可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100%)。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2列金额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7.第7行“四、工会经费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度拨缴工会经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工会经费支出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工会经费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8.第8行“五、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填报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按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计算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第1列及第2列孰小值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9.第9行“六、住房公积金”:填报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住房公积金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住房公积金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住房公积金金额,按纳税人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计算的住房公积金金额、第1列及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4)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10.第10行“七、补充养老保险”:填报纳税人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补充养老保险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补充养老保险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补充养老保险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11.第11行“八、补充医疗保险”:填报纳税人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医疗保险费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具体如下: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补充医疗保险金额。 (2)第2列“实际发生额”:分析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补充医疗保险本年实际发生额。 (3)第3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收规定的扣除比例。 (4)第5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补充医疗保险的金额,按第1行第5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税收规定扣除率与第1列、第2列三者孰小值填报。 (5)第6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1-5列金额。 12.第12行“九、其他”:填报其他职工薪酬的金额及其会计核算、纳税调整等金额。 13.第13行“合计”:填报第1+3+4+7+8+9+10+11+12行金额。 二、表内、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第4行=第5行或第5+6行。 2.第13行=第1+3+4+7+8+9+10+11+12行。 3.第6列=第1-5列。 4.第7列=第2+4-5列。 (二)表间关系 1.第13行第1列=表A105000第14行第1列。 2.第13行第5列=表A105000第14行第2列。 3.若第13行第6列≥0,第13行第6列=表A105000第14行第3列;若第13行第6列<0,第13行第6列的绝对值=表A105000第14行第4列。
2019-05-16 20:09:29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 老师 这个月发现2022年有个劳务工资申诉 现在

    您好,这个的话是只能去大厅的,这个

  • 公司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去年计提费用时 借:销

    你好,你的意思就是没有发票回来,对吧?

  • 老师,关于费用分摊有的按数量分摊,有的按金额分摊,

    你好,同学 两种方式都认可的,因为总费用是固定的

  • 老师,煤炭贸易行业,出现磅差,要怎么做会计分录呢?

    你好!这个正常做就好了。比如你买来100吨,100块钱 现在回来只有99吨,那么增加金额就好了 仍然是借库存商品100 贷应付账款100 只是单价高了

  • 老师,问一下工伤1-4级,保留劳动关系,以伤残津贴为基

    基本养老保险: 1.概述:基本养老保险是为了保障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能够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 2.包含内容:基本养老保险主要包含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统筹养老金两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是职工个人缴费部分形成的,用于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支付。统筹养老金则是由用人单位缴费部分形成的,用于补充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不足部分。 3.针对工伤1-4级的规定: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如果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工伤保险基金会补足差额。 基本医疗保险: 1.概述:基本医疗保险是为了保障职工在患病或受伤时,能够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报销而设立的。 2.包含内容:基本医疗保险主要包括门诊医疗费用、住院医疗费用、药品费用等的报销。具体报销范围和比例会根据当地政策有所不同。 3.针对工伤1-4级的规定:一至四级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所以,工伤保险1-4级的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主要包括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统筹养老金,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基本医疗保险则主要用于报销职工患病或受伤时的医疗费用。对于工伤职工来说,他们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停发伤残津贴,转而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并且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