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心意
朴老师
职称: 会计师
2019-03-11 15:06
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第二填列主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四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在于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于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企业业务中相对较少,财务数据容易获取,因此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容易填列,并容易确保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果正确,从而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容易确保正确。这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验证主表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是否填列正确。
第五填列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
第六最后填列主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由于本项中“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是倒挤产生,因此主表和附加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相等的,从而快速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下面按以上顺序详细说明各项目的编制方法和公式:
一、 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老师,我请问下,如果题目中告诉你期初和期末的流动 问
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稍等 答
甲公司以及与甲公司发生交易的各公司均为增值税 问
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稍等 答
以前年度已经抵扣的进项税额,由于简易计税与一般 问
您好, 借:费用或成本 贷:应交税费-进项转出 答
生产企业22年一笔电费已付款未取得发票未录入,在2 问
能算到 22 年生产成本:23 年补录的 22 年电费,本质是 22 年经营期间的成本,需通过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追溯计入 22 年生产成本,而非计入 23 年成本。 年报调整:在 22 年企业所得税年报中,将这笔电费补充计入 “生产成本”,进而调整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成本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减少);同时更正 22 年财务年报的 “营业成本”“未分配利润” 等项目,确保年报数据与实际经营成本一致。 答
老师你好,企业筹备期间所开值得费用没有发票能直 问
您好,业务招待费按60%抵扣,其他的正常抵扣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 第五条明确规定:“企业在境内发生的支出项目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对方为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增值税纳税人,其支出应以发票(包括按照规定由税务机关监制的专用票据)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