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陈静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

2017-12-17 20:41

你好!减税(又称税收减征),是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减除纳税义务人一部分应纳税款。 减税 它是对某些纳税人、征税对象进行扶持、鼓励或照顾,以减轻其税收负担的一种特殊规定。
  例如:按照财税字[2000]26号文件规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对生产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极限的小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按法定税率减征30%的消费税。按照(86)财税字第82号文件规定,对冶金独立矿山铁矿石减按规定税额标准的40%征收资源税。税率比例减征法的计算公式为:减征税额=法定税率×减征比例×计税依据 降低税率法 降低税率法即采用降低法定税率或税额标准的方法来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额。
  与免税一样,它也是税收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结合制定的政策措施,是普遍采取的税收优惠方式。由于减税与免税在税法中经常结合使用,人们习惯上统称为减免税。减税一般分为法定减税、特定减税和临时减税。
  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扣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中所说附加减除费用,是指每月在减除35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1300元的标准。 该条例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一)起征点
  起征点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起点,即开始征税的最低收入数额界限。规定起征点是为了免除收入较少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缩小征税面,贯彻税收负担合理的税收政策。
  起征点的主要特点是:当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时,不用征税;当课税对象达到起征点时,对课税对象全额征税。
  起征点在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应用比较多,主要是针对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个人。如,增值税中规定销售货物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在2000元~5000元;提供应税劳务的为月劳务收入额在1500元~3000元。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以在幅度中选择具体的数额。
  (二)免征额
  免征额又称“费用扣除额”,是在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预先确定的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在确定计税依据时,允许从全部收入中扣除的费用限额。规定免征额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生活、教育等的最低需要。
  免征额的主要特点是:当课税对象低于免征额时,不用征税;当课税对象高于免征额时,则从课税对象总额中减去免征额后,对余额部分征税。
  免征额在个人所得税中的应用比较多,如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为3500元;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或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免征额为定额800元或定率为收入的20%等。
  (三)起征点和免征额的比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
  1.两者的相同点
  (1)二者均属于减免税范围。
  (2)一般都是针对于个人。
  (3)当课税对象的额度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二者都不予以征税。
  (4)二者都是针对课税对象而言,而不是针对税额而言的,如关税中一票的关税税额在50元以下的免征关税,此处的50元不是免征额。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2.两者的不同点
  (1)当课税对象的额度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2)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后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例】假设有甲、乙、丙3人,其当月的收入分别是999元、1000元和1001元。
  假设现在规定1000元为征税的起征点,并规定税率为10%。
  那么,这3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的纳税情况应该是:
  甲的收入因为没有达到起征点而不纳税;
  乙的收入正好达到起征点,应该全额计税,应纳税额=1000×10%=100(元)
  丙的收入已经超过起征点,也应该全额计税,应纳税额=1001×10%=100.1(元)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规定1000元为免征额,税率依然为10%。
  这时,3人的纳税情况应该是:
  甲的收入均在免征额之内而不纳税;
  乙的收入正好属于免征额的部分,也不需要纳税;
  丙的收入比免征额的数额要多,则需要纳税,但应该是收入中扣除免征额部分的余额部分纳税,应纳税额=(1001-1000)×10%=0.1(元)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同样的数额规定为起征点和规定为免征额,对那些收入在规定数额以下的人来说,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别,但对于收入超过规定数额的纳税人而言,其影响就截然不同了。乙和丙在两种不同规定的情况下,所纳的税额均相差100元。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你好 具体还没有相关政策出来 没听到消息
2018-11-27 11:14:49
你好!减税(又称税收减征),是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减除纳税义务人一部分应纳税款。 减税 它是对某些纳税人、征税对象进行扶持、鼓励或照顾,以减轻其税收负担的一种特殊规定。   例如:按照财税字[2000]26号文件规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对生产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极限的小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按法定税率减征30%的消费税。按照(86)财税字第82号文件规定,对冶金独立矿山铁矿石减按规定税额标准的40%征收资源税。税率比例减征法的计算公式为:减征税额=法定税率×减征比例×计税依据 降低税率法 降低税率法即采用降低法定税率或税额标准的方法来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额。   与免税一样,它也是税收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结合制定的政策措施,是普遍采取的税收优惠方式。由于减税与免税在税法中经常结合使用,人们习惯上统称为减免税。减税一般分为法定减税、特定减税和临时减税。   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扣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中所说附加减除费用,是指每月在减除35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1300元的标准。 该条例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一)起征点   起征点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起点,即开始征税的最低收入数额界限。规定起征点是为了免除收入较少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缩小征税面,贯彻税收负担合理的税收政策。   起征点的主要特点是:当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时,不用征税;当课税对象达到起征点时,对课税对象全额征税。   起征点在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应用比较多,主要是针对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个人。如,增值税中规定销售货物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在2000元~5000元;提供应税劳务的为月劳务收入额在1500元~3000元。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以在幅度中选择具体的数额。   (二)免征额   免征额又称“费用扣除额”,是在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预先确定的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在确定计税依据时,允许从全部收入中扣除的费用限额。规定免征额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生活、教育等的最低需要。   免征额的主要特点是:当课税对象低于免征额时,不用征税;当课税对象高于免征额时,则从课税对象总额中减去免征额后,对余额部分征税。   免征额在个人所得税中的应用比较多,如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为3500元;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或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免征额为定额800元或定率为收入的20%等。   (三)起征点和免征额的比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   1.两者的相同点   (1)二者均属于减免税范围。   (2)一般都是针对于个人。   (3)当课税对象的额度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二者都不予以征税。   (4)二者都是针对课税对象而言,而不是针对税额而言的,如关税中一票的关税税额在50元以下的免征关税,此处的50元不是免征额。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2.两者的不同点   (1)当课税对象的额度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2)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后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例】假设有甲、乙、丙3人,其当月的收入分别是999元、1000元和1001元。   假设现在规定1000元为征税的起征点,并规定税率为10%。   那么,这3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的纳税情况应该是:   甲的收入因为没有达到起征点而不纳税;   乙的收入正好达到起征点,应该全额计税,应纳税额=1000×10%=100(元)   丙的收入已经超过起征点,也应该全额计税,应纳税额=1001×10%=100.1(元)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规定1000元为免征额,税率依然为10%。   这时,3人的纳税情况应该是:   甲的收入均在免征额之内而不纳税;   乙的收入正好属于免征额的部分,也不需要纳税;   丙的收入比免征额的数额要多,则需要纳税,但应该是收入中扣除免征额部分的余额部分纳税,应纳税额=(1001-1000)×10%=0.1(元)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同样的数额规定为起征点和规定为免征额,对那些收入在规定数额以下的人来说,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别,但对于收入超过规定数额的纳税人而言,其影响就截然不同了。乙和丙在两种不同规定的情况下,所纳的税额均相差100元。
2017-12-17 20:41:15
45万小规模可以免增值税,不需要交税的时候,你需要把你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结转到营业外收入里面的。
2021-09-28 16:51:21
您好!不免税。要加一起按4000交税。
2016-08-30 13:52:14
你好,具体是什么免费收入
2019-06-11 12:30:21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 预付款无法取得发票如何办理,应该怎么办呢?

    你好,如果购进了货物,就做无票购进分录。 汇算清缴的时候,对无票成本做纳税调增处理。

  • 我想问下家具厂的内账怎么做?怎样子算出每个产品

    一、家具厂内账处理基本流程 1.建立会计账簿:根据家具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软件或手工账簿,建立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各类会计账簿。 2.录入原始凭证:将家具厂的各类业务活动,如采购原材料、销售产品、支付工资等,以原始凭证的形式进行记录和整理,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号。 3.记账:根据原始凭证,将各项业务活动的发生金额和相关信息,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并分别记入总账和明细账中。 4.编制财务报表:根据记账结果,定期编制家具厂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以反映家具厂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每个产品成本价的核算 家具厂产品的成本价核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成本:根据生产领料记录,计算每个产品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成本。 2.人工成本:根据生产部门提供的计件工资或工时工资记录,计算每个产品的人工成本。 3.制造费用:将制造费用(如设备折旧、电费、水费等)按照适合企业的核算方法分摊到每个产品成本中,常用的分摊方法有工时分摊法、产量分摊法等。 将以上三项成本相加,即可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价。 三、月末半成品、产成品成本的分配 1.确定完工率:首先,需要确定月末半成品的完工率,即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判断哪些半成品能够在下个生产周期内完成。 2.成本分配方法:对于能够在下个生产周期内完成的半成品,将其成本分配给产成品;对于无法在下个生产周期内完成的半成品,其成本留在生产成本科目中,并反映在负债表的存货栏内。 在分配成本时,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 不计算半成品成本:适用于半成品数量较少或对半成品成本不敏感的情况。 在产品成本中按年初数固定计算:适用于半成品数量和种类相对固定的情况。 按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通过对半成品的原材料耗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耗用的原材料费用来计算半成品的成本。 约当产量法:根据半成品与产成品的生产比例,按比例分配半成品的成本。 定额成本计算:通过制定定额标准来计算半成品的成本。 定额比例法:需要结合半成品的生产情况来进行定额制定。 四、月末主营业务成本的确定 月末主营业务成本的确定主要基于本月已实现销售的产品数量及每个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计算公式为: 本月主营业务成本 = 本月已实现销售的产品数量 ×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其中,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即为前面所述的每个产品的成本价。

  • 老师,12月增值税报表年底有留底的,需要做分录吗。

    您好,这个的话是等交税的时候在做转出就可以的

  •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2年4月购入材料100

    您好, 是要写会计分录吗

  • 老师 差旅费标准里包括餐饮费发票吗 不给餐补了

    同学,你好 差旅费标准里包括餐饮费发票吗  不包括的 没有具体的标准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