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销售补贴的会计分录

2020-02-19 12:56 来源:网友分享
8835
现在很多行业政府都胡i有补贴,比如农产品的销售等,那政府对销售补贴的会计分录?我国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总额法是指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下文的具体内容。

政府对销售补贴的会计分录

收到政府补贴,根据政府补贴的用途置于不同的科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政府补贴用于补贴商品销售额,则政府补贴视同销售,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政府补贴用于资产、建筑,资产建成后随资产使用年限进行分摊确认:

1)收到政府补助时,先放于递延收益科目: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2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每年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时,按照折旧(摊销)年限每年确认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

3、收到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贴,将其放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4、收到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贴,能够当期一次性确认的: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益

收到的政府财政补贴的会计处理,怎么做?

企业收到的政府补贴做账,有以下两种处理方法:

1、收到的政府补助用于企业以发生费用 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2、收到的政府补助用于长期资产(如购买固定资产) 属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银行存款

:递延收益

分摊

;递延收益

;营业外收入

政府对销售补贴的会计分录

如何做政府补助的会计分录

政府补助的会计分录的具体做法如下: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取得与资产的政府补助时,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

1、取得货币性资产:这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最常见形式。

(1)一般的会计处理

①收到政府补助时: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贷:递延收益。

②购建长期资产时: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贷:银行存款等。

③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

注意:递延收益的分摊采用的是平均分配的方法。

(2)相关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的处理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其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不再予以递延。

2、取得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企业直接取得政府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相关资产。

(1)公允价值的确定

①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

②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量;

③公允价值不能取得的,按名义金额(1)计量。

(2)一般会计处理

①收到政府补助时: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贷:递延收益。

②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

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递延收益进行后续分摊。

注意:综合性项目取得补助的处理:企业因综合性项目取得的政府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全部作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处理。

政府对销售补贴的会计分录、收到的政府财政补贴的会计处理怎么做等问题现在大家都清楚了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圈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