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财务预算与成本管控的关系

2019-05-18 16:02 来源:网友分享
1789
企业进行财务预算,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企业的变化,更快地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企业实行财务预算,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对产品成本的管理控制。制造业财务预算与成本管控的关系是什么?

制造业财务预算与成本管控的关系

一、全面预算是确定成本指标的依据

  制造业成本控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消费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另一个含义则夸大对企业消费经营各方面、各环节以及各阶段的所有成本用度的控制。 

在当代制造业的成本管控办理中,企业要实施全面预算确定企业的消费经营总成本,建立标准成本体系,做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者的统一。  

但仅制定成本指标,并不能保证企业各种耗费都一定控制在预算之内。因此,要以成本标准为依据分解预算,要将成本预算层层分解,具体到各部门,实行责任制,严格控制部门耗费,确保成本不超标。

二、全面预算是成本管控的底子  

相对的成本降低是通过建立控制环境实现的,而控制环境的建立主要寄托被全面预算具体化和量化的战略计划的实施。通过全面预算将企业的战略计划细分,具体到消费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

  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的“全员”特征,要求企业造就企业员工的全面预算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预算。

三、是划分部门职责的东西 

当代制造业实施成本控制,一定要处理好企业与下属各消费单元在成本办理中的关系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的统一安排下,明确各消费单元的成本办理内容,把企业与各消费单元的成本控制结合起来。通过全面预算,将成本指标从厂部到车间,车间到班组,按消费系统把指标层层分解和落实,实行分级办理和控制。厂部、车间、班组各自负责本身的控制指标。

制造业财务预算与成本管控的关系

四、协调业务部门同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全面预算包括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业务预算由销售预算、消费预算、采购预算组成;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和用度预算。 

财务部门在负责全面成本办理的底子上,将成本指标按构成项目分解为各项具体指标,落实到企业各业务办理部门,由各业务部门辨别按各自的职责范围,分工办理各项成本控制指标。

五、全面预算使产品消费成本控制具体化

  当代制造业的产品消费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用度成本。

  1、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是产品消费成本的主要部分,一般占到70%左右,因此,是消费成本控制的重点。直接材料控制首先要区别产品消费用的材料种类,然后再确定它们在单元产品中的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

  2、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简单地说,就是消费成本中工人的工资。这部分成本的控制也分为“量”和“价”两个方面。全面预算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制定直接人工成本标准,做到控制直接人工成本。

  3、制造用度

  制造用度的标准成本是按部门辨别编制的,各部门制造用度的标准成本,也是辨别确定其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数量标准通常采用单元产品的直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其他用量标准)。价格标准是指制造用度的分摊率标准。制造用度分摊率标准=制造用度预算/消费量标准制造用度预算是指在尽可能的节省开支和合理支配下,各用度项目标最低支付金额。

  明确了企业产品消费成本的组成以后,据此制定出准确的产品消费成本预算,并在消费经营活动中严格根据预算指标进行成本控制。

制造业财务预算与成本管控的关系是什么?本文主要讲的是制造业财务预算与成本管控的关系,遇到这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看看老师上述整理的资料。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其他的问题或者想法,欢迎大家来会计学堂进行咨询。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经营性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吗
    经营性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吗?是的,因为按照公司法对于经营性资产的相关规定,企业经营性资产则是指企业在生产或者流通中提供的各项资产,其中就包含了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还有存货、厂房等固定资产在内;所以,小编老师认为企业的经营性资产是包含了货币资金部分的,相关的法律依据知识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给大家,建议你们都可以来阅读学习.
    2024-06-05 20
  • 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怎么算
    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怎么算?顾名思义,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通常指的就是企业扣除了所有减免税项目之外真正缴纳的税额,根据小编老师的经验,想要计算企业的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还需要考虑到具体的计税方式以及相关的情形;小编老师将会通过下述文章对此实际缴纳增值税的计算公式进行阐述,希望对你们理解此类知识有所启发的.
    2024-06-06 19
  • 发票一直上传不上去怎么办
    发票一直上传不上去怎么办?一般来说,企业纳税人员在处理发票申报时发现发票一直传不上去,那么小编老师认为首先需要查明原因,然后再针对性的处理.根据小编老师的理解,发票开完上传不了可以能是操作失误或者网络问题,另外还有可能就是企业金税盘到期的,关于这两种原因导致企业发票上传不了的情形,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希望对你们学习有所启发.
    2024-06-11 9
相关问题
  • 内部控制与财务造假的关系

    内部控制5要素与财务造假的关联性

  • 管理会计的成本决策与财务控制阶段引入标准成本 预算控制和作业成本法等技术方法对吗

    学员您好,是的,对的

  • 老师,请问下怎么学企业财务分析,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金管控?

    你好,这部分内容比较复杂是在学习好会计的基础上再加以学习的,建议你先学习一下会计职称的内容,然后买一本财务分析的书来看的,一般大学教材就是比较好的

  • 企业预算管理、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关键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1、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   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   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第三,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第四,数据标准化。制定成本数据的采集过程,明晰成本数据报送人和入账人的责任,做到成本数据按时报送,及时入账,数据便于传输,实现信息共享;规范成本核算方式,明确成本的计算方法;对成本的书面文件实现国家公文格式,统一表头,形成统一的成本计算图表格式,做到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无误。   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 如下管理职能,财务总监按管理的重要性程度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参与、支持战略和重大决策制定; B、组织会计核算: C、日常财务管理与控制; D、风险管理与控制; E、财务分析; F、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 G、绩效考核与评价; H、纳税申报与筹划; I、投资者、银行等利益相关者管理。

    ABCDEFGHI这个顺序就不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没有固定答案。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