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朴老师

职称会计师

2025-11-14 14:24

1. 成本归集(核心是囊括所有相关支出)
直接材料:原材料(如色素中间体、溶剂、稳定剂等)的采购成本,含运输费、检验费。
直接人工:生产车间操作工人、技术人员的工资、社保、福利费。
制造费用:车间设备折旧、水电费、设备维修费、车间管理费用、清洁消毒费等。
其他相关成本:生产过程中合规检测费(如安全性检测)、包装材料成本(若单独核算可计入销售费用)。
2. 成本分摊(针对多产品或损耗场景)
单一产品生产:归集的总成本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单位成本 = 总成本 ÷ 总产量(按重量或浓度计量)。
多产品 / 有损耗:参考你之前橙汁厂的思路,将总成本(含合理损耗)按各产品产出量(或价值占比)分摊到具体色素产品中。

朴老师 解答

2025-11-14 14:24

你看看有不会的再问我

Lili 追问

2025-11-14 14:41

老师我们是按色价定成本的,但是这个色价不知道如何算呢?有损耗的如写分录?那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呢是品种法还是分批法呢?

朴老师 解答

2025-11-14 14:47

先核算总成本:归集该色素生产的全部支出,包括原料采购费、加工费、设备折旧费、水电费、包装费等。
计算单位色价成本:单位色价成本 = 总成本 ÷ 总产量(kg)× 平均色价(E/g)。
成品成本核算:某批次成品成本 = 成品重量(kg)× 该批次实际色价(E/g)× 单位色价成本。
1. 损耗分类与成本归属
正常损耗(生产中不可避免的挥发、残留等,一般≤5%):直接计入该色素的生产成本。
非正常损耗(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导致,超正常比例):先计入 “待处理财产损溢”,查明原因后按责任分摊(计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或向责任人追偿)。
2. 关键分录示例
正常损耗(生产过程中发生):
借:生产成本 — 直接材料 / 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 色素原料
(损耗金额已包含在原料领用金额中,无需单独分录,按实际耗用数量核算)
非正常损耗(发现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生产成本 / 原材料
(查明原因后,如无责任人,借:营业外支出;如有责任人,借:其他应收款 —XX,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 优先选品种法的情况(多数食品色素生产适用)
适用场景:连续批量生产、产品单一(如只生产柠檬黄、日落黄等单一色素)、各批次色价差异小。
核心逻辑:以 “色素品种” 为成本核算对象,按月归集成本,月末按色价分摊到成品。
2. 选分批法的情况
适用场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各批次原料 / 工艺差异大(导致色价波动明显)、按客户订单生产。
核心逻辑:以 “生产批次” 为核算对象,按批次归集成本,完工后按该批次实际色价计算总成本

Lili 追问

2025-11-14 14:54

计算单位色价成本:单位色价成本 = 总成本 ÷ 总产量(kg)× 平均色价(E/g)老师这不明白平均色价怎以算呢,是按总色价除以总生产出来的总重量吗?。
成品成本核算:某批次成品成本 = 成品重量(kg)× 该批次实际色价(E/g)× 单位色价成本。 这个也没看明白,成品重量是批卖出去的重量吗,我们的损耗是按色价计量的,比如这次是30色价,放一个月后可能变成25色多价了是这样的,这个怎么算呢?

朴老师 解答

2025-11-14 14:57

一、平均色价 = 总色价 ÷ 总产量(kg),成品重量是生产完工的成品重量(非卖出重量);色价衰减按 “期末重新检测 + 加权平均” 调整成本,损耗同步按实际色价折算。
一、平均色价的具体计算(清晰拆解)
平均色价的核心逻辑:你理解的 “总色价除以总重量” 完全正确,公式可简化为:
平均色价(E/g)= 生产批次的总色价(E)÷ 该批次总产量(kg)÷ 1000(单位换算:1kg=1000g)
举例帮你理解:
某批次生产完工总产量 500kg,逐份检测后,各部分色价分别为 30E/g(300kg)、28E/g(200kg)。
先算总色价:(300kg×1000g/kg×30E/g)+(200kg×1000g/kg×28E/g)= 9,000,000E + 5,600,000E = 14,600,000E。
再算平均色价:14,600,000E ÷ 500kg ÷ 1000g/kg = 29.2E/g。
关键提醒:平均色价是 “该批次完工成品的整体色价均值”,需覆盖所有完工产品,包括后续可能发生衰减的部分。
二、成品成本核算的通俗解读
成品重量的定义:是生产完工后,经检测、包装后的实际成品总重量(比如上面举例的 500kg),不是卖出的重量。
公式拆解(结合上面例子):
假设该批次总成本是 73,000 元。
先算单位色价成本:总成本 ÷(总产量 kg× 平均色价 E/g)= 73,000 元 ÷(500kg×1000g/kg×29.2E/g)= 73,000 ÷ 14,600,000 = 0.005 元 / E。
再算某部分成品成本(比如 30E/g 的 300kg):300kg×1000g/kg×30E/g×0.005 元 / E = 45,000 元。
核心逻辑:单位色价成本是 “每 1 个色价单位的成本”,成品成本 = 该成品的总色价(重量 × 色价)× 单个色价成本。
三、色价衰减(损耗)的处理方法(核心痛点解决)
衰减本质:属于 “色价损耗”,需按实际剩余色价调整库存成本,不额外新增损耗分录。
具体步骤:
期末(比如月底)对库存成品重新检测色价:假设月初库存 100kg(色价 30E/g),本月生产完工 400kg(色价 29E/g),月底检测整体库存色价 28E/g。
先算总色价余额(衰减前):(100×1000×30)+(400×1000×29)= 3,000,000 + 11,600,000 = 14,600,000E。
算衰减后总色价:(100+400)kg×1000g/kg×28E/g = 14,000,000E。
调整成本:衰减的色价对应的成本 =(14,600,000 - 14,000,000)E × 单位色价成本(0.005 元 / E)= 3,000 元,直接计入 “生产成本” 或 “主营业务成本”(已卖出部分分摊到成本,未卖出部分留在库存)。
分录示例(衰减部分):
未卖出的库存衰减:借:生产成本 — 色价损耗 3,000 元 贷:库存商品 —XX 色素 3,000 元。
已卖出部分衰减: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0 元 贷:库存商品 —XX 色素 3,000 元。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1. 确定色价计量标准 2. 计算单位色价的原材料成本 采购原材料时:若采购一批色素原料,总价为 A 元,总色价单位 = 原料重量(克)× 原料色价,则 单位色价原材料成本 = A÷ 总色价单位。 3. 分摊加工成本(人工、制造费用等)
2025-08-19 11:45:19
同学,你好 1.确定色价的计量标准 2.计算单位色价的原材料成本 采购原材料时:若采购一批色素原料,总价为 A 元,总色价单位 = 原料重量(克)x原料色价,则 单位色价原材料成本 =A:总色价单位。 3.分摊加工成本(人工、制造费用等)
2025-08-20 14:58:09
同学,你好 一般流程是这么做的 1.确定色价计量标准 2.计算单位色价的原材料成本采购原材料时:若采购一批色素原料,总价为 A 元,总色价单位= 原料重量(克)x 原料色价,则 单位色价原材料成本 三A:总色价单位。 3.分摊加工成本(人工、制造费用等) 实务上这个是比较复杂,你需要有专人负责来核算成本的,因为还涉及分摊,如何分摊,分摊的比例,都是要测算,并且最后需要公司要规定的
2025-09-23 11:20:22
同学,你好 重点分录 生产的会计分录: 生产经营领用材料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贷:原材料 生产工人工资分配 借: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结转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完工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025-08-01 12:30:14
同学你好 计入生产成本
2022-11-08 14:08:10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